今天是2024年02月14日,星期三,欢迎您访问米乐M6官方网站业协会官网

企业动态

匠人匠心 | 陈金国,他是“离太阳最近的人”!

信息来源: 中建三局二公司  信息提供日期:2019-08-06   浏览:1218

一年365天

至少有300天在超过300米的高空中度过,

被同事戏称为“离太阳最近的人”。

从业32年来,

他从农民工华丽转身为中建三局首屈一指的塔吊专家

并始终穿梭于建筑工地,行走在云端,

多次刷新建筑领域的“中国高度”,

先后参建的摩天大楼总高度超过5000米

见证了中国超高层建筑建造技术的跨越式发展。


 







是“湖北省首席技师”、

武汉市“洪山好人

——陈金国



胆大心细,云端上的“常驻民”



2号塔吊低速起钩,注意吊重显示不超过22吨,慢慢加速……停钩,旋转向右……停止转臂……”在中建三局承建的西南第一高楼成都绿地中心468项目近300米的高空,塔吊班班长陈金国站在作业平台上,有序指挥工作人员进行塔吊作业。





烈日当空,陈金国汗水直流,脸色晒得如赤铜一般,上面刻着深沟似的皱纹。这是岁月留下的印记。



 


1989年,23岁的木工陈金国正式向公司申请,成为一名塔吊工。自此,他琢磨塔吊设备,学习理论知识,不懂就问,努力提高技能。30年时间,他从一名塔吊工,成长为中国摩天大楼塔吊安拆专家


万丈高楼平地起,期间所有施工材料需通过塔吊运输到高空作业面。因此,指挥塔吊作业,来不得半点马虎。“我们常在三四百米的高空中作业,哪怕掉一颗钉子下去,也非同小可。”陈金国说,因此必须对塔吊构造、参数等烂熟于心,更要心细。为此,一台塔吊20多个大构件,1000多个小零件,他摸得门儿清。


高楼建好了,塔吊也得拆除,更需心细。


2016年,高度达597米的天津117大厦主体结构已完工,4台动臂式塔吊自重均近1200吨,拆除塔吊高度超过600米,打破了国内拆塔高度纪录


每一个环节丝毫马虎不得,不然造成的伤害不可预计。”陈金国说。因此,塔吊在拆除过程中,从顶端的解体到中间的降落过程,他亲自把控每一个细节,提前预演每一个环节,安排好每一项任务。


每次在拆除塔吊起重臂时,都要顺着起重臂,凌空攀爬近70米的距离。作为班长,陈金国每天至少得攀爬两到三次。记者注意到,作业人员到塔吊大臂端头不到1平方米的吊篮空间进行拆除作业,低头就能看见600米高空下的建筑物,想一想都让人两腿发软,而陈金国却在大臂上平稳行走,如在平地一样。


20多年来,每一年365天,陈金国有超过300天都在高空中作业,看风清风淡,看云卷云舒。


勤奋好学,屡获国家级荣誉



作为中国建筑的排头兵,中建三局人才济济。而能在中建三局成为首屈一指的塔吊专家,陈金国自有独到之处。


超高层建筑施工时,其主体结构会不断攀高,在不断攀高的过程中,需经纬仪来定位水平度和垂直度。但主体结构内空间非常狭小,用经纬仪来定位则非常困难,耗时也很长。



 


从事塔吊工之前,陈金国是木工,技术非常精湛。木工常用吊线锤来测垂直度,“但经纬仪等高科技设备可以测量垂直度,却不如他手中的吊线锤细钢丝精准。”同事陈柏斌对陈金国做事时精益求精的态度非常佩服。陈柏斌说,经违仪在高空测量时无固定位置,难以保证精确度,在此情况下,用吊垂即方便又准确,保证了设备安装的垂直度在规定标准内。



 


有例为证。597米高的天津117大厦在“长高”时,一共爬升了120多次,每次爬升完,专业人员都用经纬仪来测试,每次的垂直度偏差都比国家标准还要低很多。


今年3月,重庆万科大厦项目要安装塔吊大梁和C型框,两个班组耗时两天都没成功。陈金国赶去现场驰援,2个小时内搞定。


类似的例子举不胜数。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到中央电视台新台址,从442米的深圳京基100大厦到高597米的天津117大厦,从528米的北京中国尊到华中第一高楼武汉绿地中心,陈金国负责了这些超高层建筑塔吊的安拆工作,跟随着这些超高层一步步长高。


凭借30年的实践,陈金国参与研发的科技成果《超高层建筑大吨位动臂式塔式起重机施工技术集成》荣获2011年度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;参与的《大型动臂式塔机安装拆卸和爬(顶)升工法》获国家级工法;还参与了国家专利《大型动臂塔机大直径变幅钢丝绳的穿绕方法》、《动臂塔高空变臂法》的发明,个人更获2017年度湖北省首席技师


不忘初心,心系“中国智造”



如今,已过知天命之年的陈金国仍奋斗在一线。回溯往事,他常说,感谢扶贫政策,让他走出农村,并在城市安家立足。


1987年,中建三局对口扶贫国家级贫困县——湖北省大悟县。他有幸被选中,成为中建三局二公司设备管理公司的一员,并最终成长为一名技术工人。为此,他颇为感恩,曾婉拒外界的高薪挖角。



 


对待工作,一定要有敬畏之心。”这是陈金国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多年来,他一直是超高层建筑的塔吊班班长,重大节点时,每晚睡觉前,他都会将塔吊安拆的步骤在脑子里过一遍,想好了第二天再实际操作,且时常可以在地面指挥,却每次身先士卒,攀爬在最前面,“这样我才更安心”。


陈金国说了一段往事。1989年,他刚开始接触塔吊,参与武汉一厂房建设。有一天他和师傅正在高空中拆塔吊,在塔吊拆除过程中,塔身下降,回转支撑与标准节就位时,他发现8颗连接螺栓仅安装5颗,如不及时处理,在进行下步工序作业时会造成塔吊受力不均,很有可能发生倾翻倒塔的危险,至此陈金国就比较注意设备安装中的安全。


“安全是工程的生命线。”陈金国说,塔吊都在高空中,真的来不得半点马虎,一时大意就会酿成重大安全事故,“我们无法预料危险发生的那一刹那是什么样子。人命大于天!只有细心细心再细心,才能防患于未然”。


工作多年,陈金国驾驭过各种类型的塔吊,有中国造的,有澳大利亚、法国等国外造的。他说,平心而论,国产塔吊和外国塔吊相比,还存在一定的差距。他还有一个“私心”:希望有一天他能驾驭世界最顶级的塔吊,而这台塔吊则是中国造,“因为意味着,中国智造又有提升”。



 


三更灯火五更鸡,正是男儿读书时。如今,陈金国的头发有些白了,背脊有些弯了,但他依然未放弃学习,手机里装着关于塔吊的软件,微信里看得最多的是加入的塔吊安拆群,唯一的爱好钓鱼,也因工作繁忙而难以成行。他说,他很想坐飞机,渴望体验那种“飞翔”的感觉,一如他在建筑的云端里幸福地飞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