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来源: 深圳晚报 信息提供日期:2017-04-07 浏览:2480
有些人总能清楚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,并以此行事,这样的人永远记得自己来时的路,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出发,并逐步成为国内超高层建筑施工的传奇。
陆建新,中建钢构的一名钢结构专家,从测量工长到测量总工,从项目执行经理到金牌项目经理,肩扛如山责任,一步步脚踏实地,挑战着城市的天际线。
从业的35年间,3500米建筑钢结构施工总高度,20多座国内闻名的城市地标,不仅书写着他的人生刷新着“中国高度”,更是让世界一次又一次看见中国奇迹。他本是个平凡人,却用执着与坚守诠释着何为“工匠精神”。
陆建新(左)与工人沟通焊接技术。
检查工程质量,陆建新行走在危险的高架上。
青春花朵怒放在祖国建筑业
印象中的工地灵魂级人物,应该有着黝黑的皮肤和健硕的体格,可是初见陆建新,一副斯文书生模样,安全帽下几缕黑白参半的头发散落在前额,以至于都不太敢确定眼前这个人就是他,也很难想象中国第一高楼是出自这样一位领军人物。
陆建新1964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县麒麟乡长南村普通农民家庭,1979年进入南京建筑工程学院测量专业学习,1982年毕业,同年参加工作。“毕业以后有些同学先我一步来到深圳,当时非常羡慕,1982年的国庆节,我在荆门市水泥厂工地收到同事来信,信中说他们在一个靠近香港、叫深圳的地方,在建的电信大厦已施工到第9层,还要施工近旁的国贸大厦裙房。当时我只见过5层的楼房,9层的高楼多么令人向往啊,随后我也踏上了南下的列车,那年我才18岁。”采访中陆建新说道。
18岁,青涩、稚嫩、浪漫的年纪,可陆建新却已经参建了我国第一座超高层建筑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。作为测量员,早早就把责任扛在了肩头,从那时起他不仅见证了三天一层楼的“深圳速度”,也从此开启了他挑战天际线的起点。此后的十余年,他都是干测量工作,在测量技术上不断改进和创新,采用
经纬仪观测和激光铅垂仪量距相结合观察复核系统,把测量精度控制在了20毫米以内,比国际标准精度允许的偏差还低1/3,创造了中国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测量的奇迹。
在他工作的35年间,先后换了几个岗位,14年的施工测量,11年的技术管理,到现在10年的项目经理。参与了30多项重大工程项目,其中20多座是国内闻名的城市地标,包括:深圳国贸大厦(160米)、深圳发展中心(165.3米)、深圳地王大厦(383.95米)、北京银泰中心(250米)、上海环球金融中心(492米)、广州珠江新城西塔(432米)、深圳京基100(441.8米)、深圳平安金融中心(660米)等工程,建筑钢结构施工总高度达到3500米。
数字,可以总结他的事业成就,却无法诠释一万多个日夜的一线坚守,千百次难题的不懈探索,建筑人生注定孤独却又幸福。陆建新说:“我确实获得过很多荣誉,可实际上我自己并没有特别不一样的感觉,我只是在当下的每个阶段做着自己该做的事,没有什么杂念。我也不知道从何时起我就成了大家眼中的新闻人物。”谈到这些,陆建新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。
为人所不能为,将民族匠心传承至今
每一项重大工程,都是一次新的考验,每个决定不能重来,如同人生,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,人生犯错还可以弥补,而建筑施工却不可以,力求尽善尽美,毫米必较,执着精益求精。伴随着多个“第一高楼”的生长,陆建新在不断突破技术难题的同时,也将中国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提升到了新的水平。
在人们的印象中,建楼似乎很简单,只要按照图纸把材料装上去就行了。实际上,钢结构施工是项高难度技术活儿。在中国,300米以上高楼几乎都采用钢构技术,而能承担400米以上高楼施工的只有两家钢结构企业,其中陆建新所在的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。30年来,陆建新破解过成百上千的技术难题,但在平安国际金融中心项目,他遇到了新的考验。
平安国际金融中心是深圳第一高楼,也是最新的地标性建筑。这个庞然大物的钢结构由总重量10万吨,数量2.5万件的钢构件搭建而成,现场安装焊缝坡口长度连起来长达36万公里,每一处拼接都必须严丝合缝,毫无差错。
越是备受关注的项目,对施工质量的要求越高。陆建新告诉记者,每一个钢结构、柱梁的接头位置,都是要靠焊丝焊条融化成铁水后来粘接,焊接之后每个细节都要进行百分之一百的探伤检查,排除掉小气泡与小杂质,同时还要保持外观好看。此外,所有的原材料,包括螺丝、钢板、防火涂料、灌浆料等建筑材料使用之前必须全部送检,确保质量过关。
虽然长期奋战在施工一线,攻克了成千上万的施工难题,但是在平安金融中心项目上,陆建新还是遭遇了平生最为严峻的挑战,曾让他很长时间寝食难安。但是当他再次突破难题,他与团队获得的回报是创下了“国内第一立焊”“国内第一仰焊”“国内第一厚焊”等施工纪录。截至目前,平安项目已有两项施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
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。攻克难关的历程看似“轻描淡写”,却倾注着他大量的心血。如今,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钢结构工程即将全面竣工。在陆建新眼里,钢铁不只是一种冷冰冰的材质,而是有着自身的呼吸与温度。
一座座经典的诞生,有岁月,有汗水,还有建筑人骨子里的那股认真劲,投身其中才能全然体会,在挑战中超越以往的真义。陆建新说:“为人所不能为真的很难,但必须去拼,去努力,求真,务实,而后破旧立新。”事实证明一个人有多较真,梦想就会有多成真,也是这样的意志将民族匠心传承至今,驱动中国建筑历久弥新。
态度决定一个平凡人的潜能
熟悉陆建新的人都知道,他看图纸比谁都认真。项目图纸再厚,他也会在第一时间看完,并仔细研究,确保项目不因错看、漏看图纸而打糊涂账,不因没有发现设计不合理而打窝囊仗。由于他有扎实的专业功底、丰富的施工经验,加上严谨细致,一些设计院也渐渐形成了对陆建新的依赖,似乎只要陆建新看了图纸并反馈了意见,他们就踏实了许多。
作为项目负责人,陆建新每天一大早就来到工地,到现场后把整个工地巡查一遍,将当天要解决的问题梳理一遍。他有个特点,到哪里都随身带着一个小本,工程上的每件事、每笔费用他都会记下来。问及如何养成这样的习惯,陆建新打趣道:“一开始写日记是怕自己忘了一些琐碎的事,后来慢慢发现是不是人老了还真是会忘,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样一个习惯。”所谓工匠精神,不就是行事专注专一、从细节入手、创新进取的品质吗?
在高度400米以上的中国超高层建筑中,陆建新参与完成了其中的4座,这在国内可谓绝无仅有。也因此,他被誉为“中国摩天大楼钢构第一人”。当人们不断惊叹于这些城市的杰作、高处的风景时,陆建新对此却早已云淡风轻。如同每一个精益求精的匠人,他最为关心的事始终在于,手头上的项目下一步该如何实施。
风霜染白了华发,砥砺沉淀出光华,从一个人到一个群体,一种态度到一种信念,认真的力量不断激发着每一个平凡人的潜能,也让陆建新成为国内超高层建筑施工的传奇。(深圳晚报记者 王瑾瑜 文/图)